您所在的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统战工作 >> 正文

统战工作

统战工作

民族政策:加大民族地区劳动力培训和劳务输出力度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要求,加大民族地区劳动力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力度,加强就业服务,大力发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这是增加民族地区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是解决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的重要举措。

大力发展农牧区职业教育,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把职业教育与劳务输出结合起来,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方式,加强实用技术和就业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进农牧区职业教育改革,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学方向,增强办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大力发展适应农牧区产业结构调整,以种养业为主的技能培训,推动农牧区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大力加强农牧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设,建立并完善县(旗)、乡(镇)、村三级农牧民文化科技教育培训网络,注重构建农牧区科技培训体系和农牧民科技服务体系。重视劳务输出前的培训,进行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生产和营销知识的培训,增强农牧民实施扶贫项目的能力,提高农牧民驾驭市场风险、应对自然风险的能力。加大对农牧民技能培训经费投入,各级政府要将农牧民技能培训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农牧民职业教育、实用技术、劳务输出培训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大力发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扩大农牧民劳务输出的规模、提高务工的层次,民族地区比其他地区难度更大。要把支持民族地区发展劳务输出纳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整体规划。根据不同贫困地区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地确定开发式扶贫为主的劳务输出,各级政府要在资金、培训、组织、信息和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积极创造条件规范民族地区的劳务市场,加强对劳务输出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加快建立统一、完善的劳动力市场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加强对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劳动者的求职行为、职业中介行为的管理。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在劳务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少数民族劳务输出者的合法权益。坚持民族地区劳动力内转外输并进,不断扩大就业领域,加强发达地区对民族地区劳务输出的支援力度,探索劳务输出与经贸合作互动发展的有效模式,提高民族地区有组织进行劳务输出的比重。启动劳务信息工程建设,推进劳动力资源与市场有效对接,努力开辟海外劳务市场,扩大国际劳务输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完善民族地区劳动力输出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民族地区输出劳动力的就业率,切实使劳务输出真正成为直接增加广大农牧民经济收入的重要途径。

上一条:民族政策:大力推进兴边富民行动
下一条:民族政策:中央财政设立的少数民族发展资金要逐步增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