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宣传工作紧密配合党和国家民族工作大局,营造了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浓厚氛围,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学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与行动,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显著提高。
针对我国民族宣传工作的新局面,深入探讨我国民族宣传工作的性质、特点、功能、原则和启示,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民族宣传工作的规律,做好新时期民族宣传工作,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服务于党和国家民族工作大局——
民族宣传工作的性质
民族宣传工作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党性和民族性统一于民族宣传工作全过程。
第一,民族宣传工作首先是党的宣传工作的一部分,这是其根本属性。党的宣传工作实质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舆论工具,它从根本上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民族宣传工作要始终坚持宣传目标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统一、宣传内容与人民群众的认识方向相统一、宣传方式与人民群众的接受能力相统一”,体现与践行党的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原则、方法等。
具体地讲,民族宣传工作要坚定地站在党的立场上,向各族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帮助各族群众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引导各族群众积极向上,开拓进取,为实现党的目标而奋斗;反映各族群众尤其是少数民族的要求、愿望和呼声;帮助各族群众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和国家、局部与全局、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民族宣传工作属于党的宣传工作范畴,还体现于党的所有宣传部门都有责任、有义务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有关民族法律法规,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宣传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及其感人事迹,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社会风尚,不断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同时,还体现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是民族宣传工作的重要对象。无论在日常宣传活动还是重大事件宣传活动中,各类党的宣传部门都应自觉地履行民族宣传工作的职责。在此举一典型案例足以说明问题。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国所有中央级媒体均在第一时间派记者赶赴灾区,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忠实履行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深入抢险救灾现场,及时反映灾情,报道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反映各族人民奋力抗灾的英雄事迹和全国各地的救灾活动,对增强各族群众战胜自然灾害、重建家园的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凝聚起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的伟大力量。
第二,民族宣传工作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民族宣传工作的基本属性。民族宣传工作之所以区别于党的其它宣传工作,之所以形成自己不同于一般宣传工作的特点,主要原因在于民族宣传工作服从我国民族工作的规律。
首先,民族宣传工作不能独立于民族工作之外。长期以来,我国民族工作在实践中已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结构体系,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工作是这个结构体系的基本单元。民族宣传工作源于这些基本结构单元而产生,又源于这些基本结构单元而形成自己特定的宣传内容、任务、目标、方式和原则等。如果离开了党和国家的整个民族工作结构体系,民族宣传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随着当代科技日新月异,民族宣传工作早已与整个民族工作结构体系融为一体。可以说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开展任何一项民族工作,民族宣传工作都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其次,民族宣传工作要服务、服从于民族工作大局。民族宣传工作为了服务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大局,就必须进一步发挥宣传工作的作用,大力宣传民族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不断把各族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上来,不断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
最后,民族宣传工作的民族性还体现在:内容上,要全方位地宣传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新成就、新变化、新气象,真实地反映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困境、发展难点、发展呼声,及时报道党和国家关于民族工作的新思路、新政策、新举措,热情讴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潮流等;形式上,要针对不同宣传对象、不同宣传时机、不同宣传任务,充分尊重宣传规律和民族工作规律,采取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并与其它民族工作密切结合,与网络、报纸、电视等传媒密切结合,切实提高民族宣传工作的民族性。
第三,民族宣传工作是党的宣传工作和民族工作的有机统一。民族宣传工作作为党和国家宣传工作和民族工作的交集,必须把握好二者的本质要求,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为党和国家工作全局服务。具体讲,党的宣传工作决定了民族宣传工作的本质属性、指导思想、原则和方法,为顺利实现民族宣传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各种宣传保障,形成了宣传合力。同时,作为党和国家民族工作重要部分的民族宣传工作,要为实现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目标和任务服务。可以这样认为,民族工作的地位、主题和目标决定了民族宣传工作的地位、主题和目标。
民族宣传工作的特点
重要性
民族宣传工作是党的宣传工作和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我国多民族国家构建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提高中华民族认同的一条重要渠道。新世纪新阶段,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到民族宣传工作对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影响,把民族宣传摆在党的宣传工作重要日程,加强对民族宣传工作的领导,加大对民族宣传工作的支持力度,切实提高宣传效果。
敏感性
民族宣传工作敏感性主要表现为:第一,民族宣传内容具有敏感性。民族宣传活动往往涉及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等重大问题,这些问题敏感性强,容易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尤其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因此,民族宣传活动的时机、方式、任务、目的等都要慎重选择,精心组织,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和闪失,以免引起少数民族群众的不满,造成不良社会后果。第二,国际社会对我国民族宣传工作敏感度高。民族宣传工作是国际社会了解我国民族问题、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以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等重要渠道,国际社会对此关注程度高,尤其西方敌对势力对此高度关注,具有敏感性。
广泛性
民族宣传工作的广泛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宣传对象的广泛性。不仅要面向少数民族群众,更要加强对汉族群众进行有关民族理论政策的宣传教育,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国家公务人员和各阶层人士都应成为民族宣传对象,国际社会也是民族宣传的重要对象,民族外宣工作是党的外宣工作的重要内容。二是宣传队伍的广泛性。民族宣传队伍、部门是十分广泛的。不仅有专门从事民族宣传的队伍、部门,而且,所有党的宣传队伍和部门都有从事民族宣传的责任和义务。三是宣传内容的广泛性。民族宣传不仅要宣传党的大政方针,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还要宣传报道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成就。凡是有利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实现两个共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内容,都属于民族宣传范畴。四是宣传形式的广泛性。
政策理论性强
相对于其它类型民族工作,民族宣传工作政策性、理论性要求更高、更严、更细。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宣传政策和民族政策是一切民族宣传活动不可逾越的红线。民族宣传工作者不仅要严格遵守党的宣传政策、纪律,还要熟知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熟知少数民族文化知识,了解国内外民族问题相关知识,严格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杜绝一切伤害少数民族感情、破坏民族团结的宣传行为发生。
民族宣传工作的功能
信息传播功能
我国民族宣传信息传播功能有两个特点:一是传播的信息侧重于民族工作、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方面的内容,这是民族宣传特色所在;二是传播角度不同于一般信息传播,时刻要从有利于民族工作两个共同”的角度来观察、分析、传播各族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引导功能
这是民族宣传工作的基本功能。民族宣传教育内容包括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积极引导各少数民族群众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等,同时它们必须是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有利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等方面的内容。这是民族宣传不同于其它类型宣传的基本要求。
构建整合功能
民族宣传工作是我国多民族国家构建的重要途径。增强各族群众对党和国家合法性的认同,是民族宣传的重要功能和神圣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宣传紧密配合党和国家民族工作大局,向各族群众尤其是少数民族群众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宣传祖国大家庭对少数民族的关心和帮助,增强了少数民族群众对党和国家的热爱,激发了他们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增强了56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民族宣传工作是提高中华民族认同的重要渠道。在提高各民族对中华民族认同方面,民族宣传工作具有独特的优势。民族宣传能够从理论和事实方面深刻阐述中国56个民族同中华民族的历史逻辑关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各民族间共性加快增多的趋势,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构建的必然结果。
弘扬民族文化功能 作为民族宣传重要载体的少数民族文化汇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活动,在繁荣少数民族文化体育事业、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民族宣传工作的原则
党性原则
这是民族宣传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和遵循的最高准则。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宣传工作要坚持党性原则,就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原则
民族宣传工作要紧紧围绕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这个中心,有效引导社会舆论,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不断把各族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上来;同时,还要积极从各族群众的角度来解释党的方针政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说明只有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办,社会才能稳定,各族群众生活才能改善。
服务群众原则
党的服务群众原则,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根本标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努力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要,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改革创新原则
改革创新原则就是要用时代要求审视宣传思想工作,以改革精神推动宣传思想工作,积极创新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制机制,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努力做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面对民族工作的新形势,民族宣传工作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精神,形成宣传新机制、新体制,探索宣传新渠道、新形式,切实提高民族宣传工作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影响力,圆满完成党和国家所赋予民族宣传工作的时代使命。
民族宣传工作的启示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宣传工作是根本 作为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宣传工作能够取得巨大成绩,最根本的原因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民族宣传作为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部分,在民族宣传工作机构建设、宣传体系完善、宣传形式丰富等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08年10月,根据党和国家民族宣传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形势,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民委共同发布《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提纲》,对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民族宣传工作的意义、任务、内容、形式和要求等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是指导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民族宣传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宣传工作,必将对民族宣传工作的开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事实也证明,《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提纲》发布以来,我国民族宣传工作大事层出不穷,活动丰富多彩,效果高潮迭起,开创了民族宣传工作的新局面。
形成一个好的民族宣传工作机制是关键 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下,我国民族宣传工作形成了社会化宣传机制。即在各级党委宣传部门为主导、各级民族工作部门主要参与下,充分发挥专门民族宣传主渠道作用,积极争取各级媒体的大力配合,切实办好各类民族宣传主题活动,大力支持群众性的民族文化宣传活动。这个社会化民族宣传机制既是我国民族工作社会化在民族宣传工作领域的要求,也是民族宣传工作本质属性使然,符合民族宣传工作规律。民族宣传工作的实践表明,社会化民族宣传工作机制是我国民族宣传事业取得巨大成绩的关键。
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是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 高举旗帜、服务大局,是我国民族宣传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几十年来,民族宣传工作积极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际出发,密切结合少数民族切身利益和愿望,采取少数民族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载体,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围绕不同时期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宣传民族地区如何贯彻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宣传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很好地完成了党和国家赋予民族宣传工作的历史使命。
准确把握民族宣传工作规律是基本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宣传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其中一条重要经验是党和国家自觉遵循民族宣传工作规律,在宣传目标和宣传内容的确定上充分将少数民族局部利益、切身利益和国家长远利益相结合;在宣传方式和宣传过程中,创办大批民族类宣传传播载体,开展多种少数民族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成功地使宣传工作与各族群众的接受能力相统一、与各族群众的实践活动相统一,有效提高了民族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宣传工作要继续遵循这些规律。民族宣传活动要主动走进各族群众中间,真实了解各族群众的关切,建立健全民族宣传长效工作机制,创新民族宣传形式和手法,提高各族群众关注、参与宣传活动的积极性,使各族群众成为民族宣传的主角,使民族宣传活动真正成为各族群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把民族宣传工作看成是服务少数民族群众的平台,在党和国家与少数民族群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