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统战工作 >> 正文

统战工作

统战工作

理论园地: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上世纪 80年代,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政治理论和实践在西方国家兴起,随即引起我国学界和政界的广泛关注,并引发相关争论:有人认为西方协商民主理论是正统,轻视我国的协商民主;还有人认为在我国最重要的是要搞好选举民主,选举民主是主流,而非协商民主;亦有人认为在我国搞协商民主,加强政协的地位会滑向西方的两院制,引起政治混乱。这些争论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本质、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最高价值追求是人民民主

在我们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多党派、多宗教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关系百姓福祉的重大问题,需要通过民主协商来广泛听取意见,才能体现人民民主的价值追求。回顾创立人民民主政权和推进中国民主政治的历程,不难发现:协商建国、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社会层面展开协商对话、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等各个阶段无不渗透着我国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以人民民主为核心的价值追求。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都提出了要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从理论上讲,这就意味着一项重大决策的制定实施要经历这样的程序:党委提出——政协协商——人大通过——政府执行,这体现出权力制约和行政效率的统一。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涉及政党关系的处理

在西方,协商民主的主体是普通公民、社团与政府,政党之间的关系则通过竞争性选举民主的方式解决;而在我国,协商的主体不仅包括普通公民,还包括政党,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一大特色。从实践的角度看,在我国,政党关系通过协商民主而不是选举民主来调整。当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之所以能实现协商民主,是因为遵循了协商民主一般的规律性要求,即行为体在差异基础上通过自由而平等的对话、讨论、审议等方式,参与公共决策和政治生活。首先,承认并允许差异的存在。周恩来曾指出:党派有排他性,不需要各民主党派都和共产党一样,如果都一样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就没有必要联合。党派之间的关系不是要以共产党的标准整齐划一各民主党派,而是在共同的政治基础”的前提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其次,在差异性和多样性基础上互补互济。邓小平曾说,共产党总是从一个角度看问题,民主党派就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出主意。这样,反映的问题更多,处理问题会更全面,对下决心会更有利,制定的方针政策会比较恰当,即使发生了问题也比较容易纠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对党外人士而言,要敢于讲真话,敢于讲逆耳之言。真诚相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话语平等的协商在我们的革命和建设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就了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再次,体制内共识的达成。中国具有以和为贵的思想传统,认为有差异的、不同的甚至冲突因素,本质上是可以通过调和而达到和谐状态的。以人民根本利益为旨归的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话也好、争论也好、妥协也好一切都是为了和”,和衷共济,达成一致。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国家制度层面上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已经成为决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已经成为国家制度层面上一个重要方面,实现途径是多层次和全方位的。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国共产党早在1948年5月1日向全国人民提议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国内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的代表人物协商建国,成立联合政府,之后,协商民主被进一步制度化、法律化,这一实践至今已有 60多年的历史了;在社会层面,在近些年的地方治理中,也积极开展了基层民主协商,如听证会、恳谈会、工资集体协商会、社区议事会以及民主议事会等;在工作机制层面,党委、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是都成为协商民主的主要渠道。十八大报告将协商民主从政治理念和政治实践提升为国家民主制度,同时规划了发展前景: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是人民政协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运行载体的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最重要的实践平台,是中国民主政治的一个创造。人民政协从诞生之日起,协商建国,就充满着协商民主的精神,在 60多年的发展中,人民政协始终秉承着大团结、大统一、囊括一切代表人物”的方针。到目前为止,人民政协已经建立和完善了全国、省级、副省级、地级、县级政协的五级完整组织体系,全国政协形成了涵盖8个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主要人民团体,56个民族、5大宗教、34个界别共2000多名政协委员的政治组织,成为中国政治架构中最具有包容性的政治组织。人民政协何以能成为协商民主最重要的渠道?主要体现在它所具有独特的优势上:一是广泛的代表性,能够反映各方面群众的意见、愿望和要求,信息传递量大;二是人才库,精英的组合,智力雄厚,能够深入研究国家社会发展中一些重大、深层次的问题;三是位置超脱,非权力机关,能够比较客观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四是包容性,不同信仰、不同观点,能够听到不同的甚至是批评的意见;五是下通各界、上达中央、亦官亦民,政协是非权力机关,但许多政协委员又是各级领导干部或曾经是领导干部,在政治运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辅相成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是先有政协后有人大,先有协商民主后有选举民主,这是中国的政治与西方国家的重要区别。周恩来在1950年就指出,在我国的政治体制中有三大系统:党的系统、政权系统和政协系统,这三大系统能反映各个方面的意见,并有利于决策的贯彻执行。这套模式中三大系统运作的方式就是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结合。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党委、人大、一府两院和政协的运行方式和相互关系的协调中,可以说,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且二者不能割裂,是相辅相成的关系。2006年中央五号文件明确提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力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新形势下,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如何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配套,需要认真研究,这是中国问题的着眼点。

上一条:理论园地:加强提案办理工作 促进协商民主建设
下一条:理论园地:深化改革须坚持走群众路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