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栏的话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重大战略思想,是当今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8337”发展思路,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自治区发展实际,与时俱进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内蒙古实现中国梦,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强区的总抓手,也是我区在实现中国梦伟大事业中的主动作为和使命担当。实现中国梦,落实8337”发展思路,需要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把个人幸福梦想与地区发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有机统一起来,认清使命、共同尽责、共同担当,汇聚强大合力。
本报‘8337’ 尽责圆梦 共筑中国梦”专栏今日开栏,旨在大力宣传各级各地、各行各业、各族各界干部群众,全面落实 8337”发展思路、立足实际尽责圆梦、团结奋斗共筑中国梦的积极探索与生动实践,为建设繁荣富裕美丽和谐内蒙古汇聚更多正能量。
□本报记者 丁燕 通讯员 张雅晶
我这菜保你吃得放心,品质好,绝对不会农药超标。眼下当紧的是办理绿色、有机食品认证,走高端、品牌路线。乘着内蒙古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东风,我要带领更多农民种出好菜、卖出好价钱!” 27岁便创业有成的卜玉玲自信满满。
卜玉玲是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黄合少镇南地村走出去的一个农村娃。2007年秋天,他成为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大学生,学习生物工程专业。2010年,学校与多所高校开展师生交流活动,爱动脑筋肯钻研的卜玉玲和一位老师被派往河南信阳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习食用菌栽培。
正是这次学习,促使我走上了创业路。之前有一次在学校与老师交流时,我就提起过在我的家乡有很多闲置的大棚,如果能有懂技术的人带着农民一起种菜,一定行得通。”卜玉玲的创业想法得到了学校支持,学校还腾出专门的实训室让他搞食用菌栽培实验,并帮助他组建了食用菌栽培协会。当一朵朵蘑菇长成时,那份喜悦真的无以言表。”卜玉玲笑着回忆。
临近毕业,很多同学都忙着找工作,卜玉玲却回到家中,和父母商量要回家乡种菜。我们辛辛苦苦供你上大学,现在毕业了你却要回来种地?!”那一次,父母的强烈反对没能动摇卜玉玲的决心,我有技术,我一定能成功!”他说。
不久,卜玉玲联合2名同学在离家不远的西讨速号村租下了12座大棚,开始栽培蘑菇。没资金又缺人手,怎么办?卜玉玲得到了老师、同学的帮助,这个300、那个500,成了3名年轻人创业的启动资金。当我求助于系党总支书记张邦建老师时,他二话没说就把身上带的8000元钱全都借给了我。”更让卜玉玲感动的是,满载着学弟学妹的校车在自己最缺人手的时候来了。当时正好农忙,我的蘑菇再不摘就会有很大损失。在村里根本雇不上人,张老师带着大家来支援我,为我解决了大问题。”
创业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卜玉玲尝了个够,最难的时候亏损达到15万元,两个合伙人撑不住撤出了。那段时间我不停地告诉自己:方向是对的,只是缺少营销经验,一定有办法克服。果然,办法总比困难多!”卜玉玲开始动员亲戚朋友找各种销售渠道,曾经极力反对自己的父母也加入了进来。很快有了转机,大棚里种植的蔬菜瓜果种类也越来越多。如今,他已经拥有30座大棚,员工超过20人。他还创办了呼和浩特市仙之恋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吸引80多户农户加入。
我们合作社与多家大型超市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天下午6点,我们把分好等级的新鲜蔬菜送到超市。说不定您家的餐桌上就有我们种的蔬菜呢。”卜玉玲说。
曾经多次帮助过卜玉玲的黄合少镇副镇长丁宏说,镇里正在南地村建设规模为600座蔬菜大棚的蔬菜基地,明年6月就能投入使用,到时卜玉玲的发展空间就更大了。在农村,非常需要像卜玉玲这样掌握知识、懂得技术的领头人,带动农民一起发展生产、勤劳致富。”她说。
前几天,卜玉玲给记者打来电话:在呼市人社局、就业局、团委等部门的帮助下,28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已经到位了。有了这笔钱,我的发展资金更充足了。”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任雁秋说:卜玉玲是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案例。为了让更多学生提高创业能力,学院正在规划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有强烈创新创业意愿和明确方案的学生搭建平台。有机会,我们还打算邀请卜玉玲回校搞讲座,让这颗成熟的种子生根发芽,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成功实现创业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