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下午4点钟,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能源学院大二学生崔斌上完课,总要雷打不动地去个地方——学校图书馆。
他最常见的路线,是先去203阅览室读一会儿机电仪表检修之类的书籍,那跟他的专业课有关。然后再前往301室,捧起昨天没读完的小说读上一会儿,一直到晚上9点图书馆闭馆才离开。
崔斌只是包轻院图书馆每天2600多位“常客”中的一员。这个名义上的校园图书馆,即便是非考试时间,馆内下午到晚上的上座率也高达95%。它还同时为学校周边3个部队营区和1个社区提供定期的流动图书服务。
■一见如故
刚刚参加完军训不久,金融学院大一新生季萌萌就接到学院通知,要她去参加图书馆的入馆教育。
一年一度的新生入馆教育,是包轻院图书馆的一大特色。“来我们学校的学生,高考成绩相对较低,可能比较贪玩,要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就得早点入手”。图书馆馆长郭丽华向记者解释开展入馆教育的原因。
入馆教育通常以讲座和实地参观的形式进行。郭丽华会在讲座中加入很多成功校友及优秀毕业生的例子,“一来树立大家对职业教育的信心,二来告诉学生阅读对成功的重要意义”。
2014年9月开始,图书馆在课件培训的方式之外,新增了实地参观的内容。图书馆选派馆内的业务骨干分布在各个楼层,对入馆同学进行引领参观、实地讲解,介绍图书馆概况、入馆须知、馆藏资源分布、检索、借阅规则、数字资源的使用及图书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各文化阵地的功能等,以及做一个文明读者的基本要求。
初与图书馆相识,季萌萌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很现代,很高大上的感觉”。
据了解,现在的包轻院图书馆是2011年建成使用的新馆,馆舍建筑面积2.18万平方米,整体设计为书卷型高楼,通体以蓝色为基调,取其用水慎火之意;蓝白相间寓意知识的海洋。
大楼中心为圆轴式,孔雀蓝玻璃屋顶,登上观景台居高临下,可环视包头轻院全貌,六层设计,造型独特,拥有藏书能力上百万册。
进入馆内,呈扇形天井,对称结构,从一层到六层分布着图书馆的各个功能单元,设有各具特色的阅览室、陈列室、展览厅、密集型借阅览室、文献检索厅、研读间、自习室等,日均可接待读者上千人次。目前,图书馆共有纸质阅览室9个,电子资源阅览室6个,藏书达45万册。
季萌萌对六楼印象特别深刻,“上去了大家咔咔咔一顿狂拍”。让她兴奋的原因是,“我在那里看到了插花的地方、写书法的地方,甚至还有喝葡萄酒的地方”。她原以为图书馆只是看书,没想到还有这么多活动可以参加。
季萌萌所看到的这些地方,事实上是图书馆精心打造的“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八大传统文化阵地。图书馆分别为这八大阵地开辟了专门的地方,同学们可以这里听国学讲座,做手工制品,学习插花,品鉴红酒。
这趟相识之旅,已经将图书馆植入到了季萌萌的心里。她有所不知的是,她眼中“高大上”的校图书馆也被超星数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认可。今年3月份,该公司派人送来了“全国最美图书馆”荣誉证书,这是从全国1700多家高校中评选出来的。
■流连忘返
从下午到晚上一直泡在图书馆,对崔斌来说是件惬意的事儿。
他最喜欢读励志类图书,这里到处都有。一本《摇着轮椅上北大》曾一度戳中他的泪点:“一个轮椅女孩都能考上北大,我们这些正常人哪有时间去浪费”,读那本书期间,他经常这么想。就这么一本书一本书读下来,他一年时间居然读了30本书。
能够在图书馆找到自己想读的书,这是学生们喜欢留在图书馆的一个原因。国际学院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学生王亚娇刚入学那会儿,因为所学专业在国内较为罕见,曾为相关专业书籍很少苦恼过一阵子。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她去了图书馆,没想到还真让她找到了:“中医里讲经络的《皇帝内经》啦、讲眉形、脸型的化妆美容类图书、讲服装搭配的时装杂志啦什么的,对我都有用”,自此,她就常去图书馆报到了。
据了解,图书馆每年会引进大约1万册新书。新书书单的确定是通过三种方式进行的。一是向学校各个二级学院征集通知,请他们根据专业需求推荐相关书目。二是根据图书馆网络信息后台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判断学生的阅读倾向。三是图书馆设立有读者留言簿,学生们向图书馆提建议的同时,也可以就自己喜欢的书籍做出推荐。
能够让崔斌长时间停留的,还不止这里环境安静优雅到处可见绿植、以及能找到自己想读的书,图书馆贴心的服务也是重要的一个原因:“你可以坐在阅览室里读书,也可以窝在阅览室外的沙发上读书,看累了可以到旁边的咖啡馆喝个奶茶,或者上六楼微电影世界去看个电影”。
用郭丽华的话来概括,这叫“环境育人、知识育人、文化育人之外,用服务来育人”。崔斌告诉记者,阅览室内设有读者工具箱,里面有文具、针线包、药品,全馆WIFI覆盖,没电了可以找到电源插座,有时候来不了,直接从手机上登录图书馆,也能看到自己想看的资料。
为了留住读者,图书馆还采取了一系列的鼓励措施。“比如我们规定,在读书月活动期间受到表彰,可以将其折成分数加在学生德育学分里,并且作为获取奖学金和助学金考核内容之一”。图书馆还针对家庭贫困的一些学生开设了勤工俭学岗位,“让爱读书的贫困学生一边工作,一边读书”。在这些措施的鼓励下,图书馆诞生了很多到馆率高、读书多的优秀读者,25名学生从中脱颖而出,成为图书馆的学生管理员,协助工作人员从事借阅、整理等工作。
■邀民共享
一本《探索世界》,让武警包头市支队二大队六中队排长赵阳爱不释手。训练、执勤的间隙,他抽出空来,几个阅读日下来读完了一半。
赵阳的这本《探索世界》,归属于包轻院图书馆,是之前作为流动图书送到部队的阅览室来的。
从2013年开始,包轻院图书馆开始向学校周边的共建单位提供定期的流动图书服务,包括三个部队营区和1个居民社区。
流动图书最初以赠书、送书的形式开展,学校根据部队和社区的需要,定期派车将书送去,数量几十本到几百本不等。包头森林警察支队新兵训练,曾一次就送去了500本,里面多是跟现代军事装备、军事科技有关的书籍,世界著名军校纪实丛书等等。
考虑到部队门禁森严,来回要办理手续,送的书数量又有限,新上任后,武警包头市支队二大队五中队党委宣传委员党鹏找到郭丽华,跟她商量办理集体借阅卡的事情。
这也不是初例,郭丽华自然满口答应。她告诉记者,其他营区已经开始实施集体借阅了。对于借阅,图书馆的原则是不限期限、不限数量,借阅时间到了自动向后顺延,只要图书不丢就行。
在部队官兵中最后欢迎的书大概分几类,党史、国史、军史类,名人传记类、自然科学类,等等。郭丽华告诉记者,包轻院图书馆藏书中约30%的图书能够满足部队的需要,在新书购置时,她也会考虑那些既可以满足学校男生英雄梦,又可以激发部队官兵爱国、爱党、爱军营感情的书籍和杂志。
建华社区300平米的活动室就要投入使用了,社区主任朱艳红也登门了。在这之前的每月月初,社区工作人员会定期前来借走50本书供社区居民阅读,现在活动室规模扩大了,没个500、600本书,社区新阅览室的书架是摆不满的。她希望这次可以多借一些科普知识、健康养生、故事书、小说之类的图书,社区居民最喜欢了。
刚刚过去的5月22日,图书馆还联合社区开展了一项亲子阅读活动。图书馆专门为社区幼儿园的孩子开辟了一个亲子阅览室,购置了绘本图书,安装了海绵地垫,想把这项活动常态化。
包轻院图书馆逐渐向一个公共图书馆转变的倾向,无疑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对此郭丽华没有丝毫的不情愿。她告诉记者,目前图书馆正在计划继续扩大社会服务的范畴,从原来的“校区、景区、社区”三区联动扩展为五区联动,把附近的“警区”即交警大队、“园区”即职教园区全部纳入进来,“图书馆嘛,本来就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
■记者手记
阅读,首先应该是
“悦读”
人们为什么不读书了?村上春树在一篇文章里猜想说,“原因恐怕同样在于(年轻人们)把大比例的钱、时间和精力花在了读书以外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上”。
我们要运动,要听音乐,要看电影……如果你问年轻人闲暇时间的打算,他肯定会列出比这个答案还要长的清单,再除去学习、工作的时间,留给读书的时间恐怕真是寥寥。
因此,如果想要鼓励或者提倡年轻人读书,首先要让他们了解到,阅读是一件跟其他活动一样愉悦心身的事情才行。
包轻院图书馆在保留了图书馆应有的安静、优雅之外,还赋予了它相当多的娱乐休闲功能,那里可以喝咖啡,可以看电影,可以随时上网,有一角可以讨论,有诗书茶画可以欣赏,阅读不再是与这些活动相对立的选项,或者被冲淡了主题,而是融洽共存、互相启发的整体之中的部分,能吸引读者走进去并且留下来。
阿根廷国家图书馆前馆长、诗人博尔赫斯曾说过,“我心中暗暗猜想,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所谓图书馆天堂,恐怕就是能让阅读变成“悦读”的地方吧。